紅網时刻新聞记者 汪衡 通讯员 徐颖洁 实习生 李恩慧 长沙报道
2024年7月4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電影局联合主办的“光影创新”第三届湖南省微電影大赛正式开赛,将面向全社会征集、评选一批“弘扬创新精神、讲好湖南故事”的优秀微電影作品。

聚焦一個主題,貫穿一條主線,以光影力量服务中心大局,是湖南省微電影大赛创赛的初衷。
回顾往届大赛,首届以“光影湘村”为主题,聚焦乡村振兴的湖南实践,艺术反映新时代湖南的“山乡巨变”;第二届以“光影文旅”为主题,关注湖南文旅融合发展,推动電影与文旅的双向奔赴。
为什么第三届大赛聚焦“创新”?请听紅網时刻记者细细说来:
創新,是熱土潇湘的永恒主題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
事實上,創新不僅是人類社會發展永恒的命題,也是熱土潇湘的永恒主題,是融入血脈中的基因。
惟楚有材,于斯爲盛。湖南自古以來就是一片創新沃土。
蔡倫發明“華夏四大發明者之一”造紙術;魏源第一個“睜眼看世界”;曾國藩、左宗棠推動開展洋務運動;蔡和森最早主張“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産黨”;毛澤東、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創建新中國;“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從湖南的試驗田走出,帶領團隊創造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偉大奇迹……
傳承千年的創新基因如同奔騰不息的湘江之水,滋養著敢爲人先的湖湘兒女,更孕育出了層出不窮的創新故事。
沃土之上,“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展現“中國算力”,超高速軌道交通牽引技術支撐高鐵跑出“中國速度”,北鬥衛星、“海牛Ⅱ號”深海鑽機、“京華號”盾構機等向深空、深海、深地進軍。嶽麓山實驗室、嶽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實驗室)、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等“四大實驗室”全部進入實體化運行,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台、力能實驗裝置、航空發動機冰風洞裝置等“四個重大科學裝置”建設穩步推進,“4+4科創工程”建設碩果壓枝。
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背景下,傳統文化更有活力,“詩與遠方”更加深遠,3800多家上下遊企業、10余個研發創新平台齊聚“中國V谷”馬欄山,新業態、新産業、新場景潮湧不息,文化領域新質生産力正在加速形成。
燦爛的文化與閃亮的科技相向而行,湖南文化、科技工作者守正創新、勇于追光,彰顯出吃得苦、霸得蠻、肯鑽研、勇攀登的最美模樣……
如此多的素材,如同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富礦。在光影的加持下,創新將成爲高頻詞,更加璀璨奪目。
光影,是探索“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催化劑
抓住文化發展新機遇,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産業增長點,這是湖南新的曆史使命。
3月26日至27日,省委書記沈曉明專題調研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工作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時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增強信心決心、保持戰略定力,乘勢而上加快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
悠久的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躍的現代文化,是湖南增強文化軟實力的深厚基礎,是更好擔負起文化新使命的底氣所在。
電影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推动湖南電影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也是湖南電影战线坚持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的必由之路。光影,成为探索“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催化剂。
通过举办“光影创新”第三届湖南省微電影大赛,不仅能助力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还能孵化更多彰显新动能、新活力的优秀微電影作品,让“文化+科技”结出電影的硕果。
通过两年探索实践,“湖南省微電影大赛”已经成为了广大微電影爱好者、青年電影人才、业界专家学者、影视传媒机构、有关协会交流思想、荟萃智慧、凝聚共识、探索前沿的重要舞台,“湖南省微電影大赛”赛事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创新”的指引下,“湖南省微電影大赛”破题以“新”,答题以“实”,以“守正创新之美”促进湖南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紅網时刻记者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要写湖南人,就不能只写湖南人。你要写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希望在本届湖南省微電影大赛中,能看到更多以多元化视角、多样化表达拍摄制作,用光影艺术弘扬创新精神、讲好湖南故事、传递时代价值、讴歌湖南广大文化、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微電影作品,为“湖南省微電影大赛”品牌建设赋能添彩。
《担负電影新使命 答好融合新命题》由中公名城新網整理提供,轉載請注明!原創另行標注!請尊重版權!/dianying/543.html